Quantcast
Channel: 中国诗联博客主页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5

[转载]《怎样写绝句》之二

$
0
0

 二、五绝的形成

    明代诗学家胡应麟在《诗薮》中提出:“五七言绝句,盖五言短古、七言短歌之变也。”其道出了绝句起源于古诗,特别是古之民歌的四句体。

  然秦时《长城谣》虽已具备了五言四句的形式,但其句句入韵,体非古绝;而汉魏乐府诗中的一部分五言四句歌谣,则是隔句用韵,体合古绝。如:“采葵莫伤根,伤根葵不生;结交莫羞贫,羞贫友不成。”所以,我们今天探求五言绝句的源头,大概只能是追溯到这里了。

    五言四句这种诗体,大量产生于南北朝。然以南朝为最多,仅以“子夜”为题的,就远超过百首。如:

子夜歌

夜长不得眠,明月何灼灼。

想闻欢唤声,虚应空中诺。

子夜四时歌

渊冰厚三尺,素雪履千里。

我心如松柏,君情复何似。

子夜变歌

人传欢负情,我自未尝见。

三更出门去,始知子夜变。

    北朝的数量远不及南朝。艺术表现也较为朴拙。如:

折杨柳枝歌

门前一株枣,岁岁不知老。

阿婆不嫁女,哪得孙儿抱。

    这种率直的写法,在南朝中不曾见。

    北朝以谣体为主,口头创作居多;南朝书面创作居多,且加工痕迹较为明显,应为文人拟作,艺术技巧更加成熟,对唐代五绝影响较大。     这一时期的五言四句体以乐府小歌辞为主,文人创作数量不多,内容题材比较狭窄,艺术表现手法也较朴素单纯,以“明转天然”为主要特色。但在艺术上作了较为有益的尝试,为初唐绝句诗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
    初唐的宫廷五绝,其风格与六朝没有多大差距。但这时已有一些作品,注意到了诗的比兴寄托,从而透露出了时代变迁的信息。如:

咏石榴

(唐代诗人孔绍安)

可惜中庭树,移根逐汉臣。

只为来时晚,开花不及春。

(唐代诗人虞世南)

垂缕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
居高声自远,非是借秋风。

自君之出矣

(唐代诗人张九龄)

自君之出矣,不复理残机。

思君如满月,夜夜减清辉。

    这些诗,题材上是旧的,而手法却是新的。各诗的兴趣都不在物体而在人事。如孔绍安的《咏石榴》是诗人投奔唐高祖李渊后的言志之作,表明了相见恨晚之意。虞世南的《蝉》借蝉的居高声远,则寓托着对人生的一种感悟:一个人只要立身品格高洁,即使没有外在凭藉,也自能声名远播。尤其是张九龄的《自君之出矣》,被前人众口一词地赞为超前绝后,同题中古今第一诗。其实这首诗只是对辛弘智之作(自君之出矣,梁尘静不飞。思君如满月,夜夜减容辉。),改动了一句和一字。其道理何在呢?关键仍在于兴寄。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,忠贞专一。由于她日日夜夜的思念,容颜憔悴了。宛如那圆月,在逐渐减弱其清辉,逐渐变成残月。此诗将辛弘智诗中的“梁尘静不飞”这一较平之句,改为“不复理残机”,既切怨妇之情,又用“理机”双关了政治上日理万机之意。又改“容辉”为“清辉”,非但韵度更佳,与辛作比,已不局限于女容,而是隐射到政治上的清明。满月之喻,暗示物极必反。满月之清辉,夜夜看减。像五绝这样的短篇,一有了兴寄,读来就不再是一览无余,而是更耐人寻味,并加大了诗的容量。这在六朝咏物诗的基础上,已是推陈出新,更上一层楼了。

    特别是初唐五绝的生活化,是六朝以来五绝最为显著的。这一时期的代表,当推王勃。王勃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诗人,在初唐四杰中名列第一。他的文学主张是崇尚实用,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。他的创作风格对转变当时诗之风气起了很大作用。如:

山中

(唐代诗人王勃)

长江悲已滞,万里念将归。

况属高风晚,山山黄叶飞。

    诗中的情与景彼此渗透、融合为一。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,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;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,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。

    胡应麟《诗薮》称“唐初五言绝,子安诸作已入妙境”。其他三杰分别为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。与王勃相同,他们都共同反对宫体诗风,主张“骨气”“刚健”的文风。他们的诗,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“宫体”诗风为特色,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如:

夜送赵纵

(唐代诗人杨炯)

赵氏连城璧,由来天下传。

送君还旧府,明月满前川。

游昌化山精舍

(唐代诗人卢照邻)

宝地乘峰出,香台接汉高。

稍觉真途近,方知人事劳。

易水送别

(唐代诗人骆宾王)

此地别燕丹,壮士发冲冠。

昔时人已没,今日水犹寒。

    初唐四杰之外,沈俭期、宋之问也对这一时期的诗风转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宋之问在初唐与沈俭期齐名。沈、宋对唐诗的功绩之一,就是在创作中,洗清了浮华造作的习气。这是初唐绝句值得注目的一大成就。其典范之作当推流放生涯中的五言律绝。如:

渡汉江

(唐代诗人宋之问)

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

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

    诗人将独特的生活感受,提炼、上升为一种典型的情景。诗中着重展示的,是久客异乡,家书断绝的人,在行近乡关时所特有的忐忑不安的心理。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共鸣。明末清初戏曲家黄周星在《唐诗快》中评述说“人人有此情,而不能为此语”,揭示了此诗情境典型,写法独到,已算得是五绝之极致了。

    这一时期的五绝沿着六朝文人的路子发展,离歌词渐远,作家的个性开始表现出来。这些作家所涉及的生活内容显然较六朝人广泛得多,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发掘较六朝人深入得多。而且,此时的五绝音节和婉,运用纡徐悠扬的平韵,讲究黏对。至此古体绝句渐少,代之以近体律绝。这些诗由特殊表现一般,其境界是歌辞难以达到。这种由歌辞向抒情诗的发展,意味着五绝在六朝乐府基础上的提高,标志五绝艺术在初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。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5

Trending Articles